November 19, 2006 Sermon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主日证道
真爱中服事(八)
: 好土中的种子
讲员:
馮偉牧師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
November 19, 2006
經文
:
马可福音
4:1-20
前言:
从马可福音第四章起,
主耶稣开始对十二门徒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和训练.
今天要思想的撒种的比喻是主耶稣所讲的第一个比喻.
让我们首先看一下比喻中的各样象征,
然后逐一思想四种土壤所代表的意义:
种子–
神的道,
福音; 撒种者–
传福音的人; 土壤–
人心.
I.
路旁的硬土
1.
人因罪而偏行己路,
使心顽梗刚硬,
对福音没有反应.
(耶7:
23-26)
2.
撒旦会把福音从这样的人心中夺去,
使人对听过的道完全忘记远离甚至不屑.
II.
石头上的浅土
1. 不是有许多石子的土地,
而是整块岩石上薄薄一层土.“根缺叶茂”.
2. 此情形在今天的世代中比比皆是,
表面上看是信了,
但实际上没有悔改降服真正接受主.
人所乐意接受的是
“繁荣”,
“成功”,“情感作用”,
“走捷径”的“福音”,
而不是破碎舍己,
背十字架跟从主,
甘心为主受苦的福音.
3. 患难逼迫面前立刻枯萎跌到,
没有果子,
没有永生.
(太10:32,33)
III.
荆棘丛生的土
1. 荆棘杂草指世上的思虑,
钱财的迷惑,
别样的私欲,
比麦种(福音)长得快:“挤”.
2. 此情形在今天的世代中处处可见.
人心被世界上的事物占据,
为事业,
为钱财,
为自己而活,
却不是为主而活.
他们自称是基督徒,
却不追求成圣的生命.
信主的人定会省察,
靠主宝血洁净除去占据心中的偶像.
否则不结果子,
没有永生.
(太
6:24;
约一2:15)
IV.
好土
1.
此处的“又有”是复数式(V.8).
前面的“有”是单数式(V.
4,5,7). 大片沃土待种.
2.
唯此代表真信徒.
果实多少虽有不同,
结果子却是得救恩生命的标志.(太7:16-21)
結論与回應:
1) 土壤成分一样,
状态结局却不相同.
你的心对福音如何反应?
你是否结出属灵果子?
2) 思考并列举荆棘杂草所代表的各种事物情形.
3) 默想并背诵太7:20“所以,
凭着他们的果子,
就可以认出他们来.”
November 12, 2006 Sermon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主日证道
真爱中服事(七)
: 基督全家福
讲员:
馮偉牧師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
November 12, 2006
經文
:
马可福音
3:
20-35
前言:
几乎家家都有照“全家福”照片的经验.
上次我们看到,
在主和法利赛人的矛盾升级之中,
人们的三种不同反应和抉择:
法利赛人硬心敌挡,
许多人盲目前来,
门徒放胆跟从.
今天这段经文,
我们会结合马太福音12:
22-50, 路加福音11:
14-28 来思想,
假若照一张主耶稣基督的“全家福”,
谁不在其中,
谁会在其中?
I.
谁不在其中?
1.
撒旦.
(V. 23-27; 来
2: 14-16)
2.
亵渎圣灵的人.
(V. 28-29)
– 亵渎圣灵的罪只有一样,
但不是质疑神迹奇事的能力来源.
(申13:
1-3; 太
24:24; 约一4:1;
林后11:14)
–
亵渎圣灵的罪是不与基督相合.
(太12:
30)
–
亵渎圣灵的罪也就是不结好果子,
结坏果子.
(太12:
33; 太7:
15-16)
– 亵渎圣灵的罪也就是不悔改,
拒绝圣灵为主耶稣作的见证.
(太12:
41; 约
3:19; 来6:
4-6; 约一1:
8-10)
II.
谁会在其中?
1. 父神.
(V. 35; 太12:
50; 路11:
20)
2. 圣灵.
(V. 29)
3. 主耶稣在地上的亲属,
家人.
(V. 21; 路11:
27, 28)
4. 凡遵行神旨意,
与主耶稣相合,
接受圣灵为主所作见证的人.
(V. 34, 35; 多3:
5-7)
結論与回應:
1) 属灵的家庭与世上的家庭有哪些不同?
圣经重视家庭孝道(弗6:1-3),
也强调爱神和委身教会.
思想主耶稣的完美榜样.
2) 教会是基督的独一新妇.
被邀赴天国婚宴的有福了(启19:7-9).
你是否在其中?
3) 默想并背诵可3:35“凡遵行神旨意的人,
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.”
November 05, 2006 Sermon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主日证道
真爱中服事(六)
: 门徒的选择
讲员:
馮偉牧師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
November 5, 2006
經文
:
马可福音
3:
1-19
前言:
上次看到(可2:13-
27),主耶稣呼召了利未之后,
接连三次被法利赛人公开指责不守规条。而主耶稣的三次回答,既是对法利赛人的有力答复,也是新门徒训练的重要内容,
打破律法主义的束缚,
进入爱的律法的要求。今天我们看到,
在主和法利赛人的矛盾升级之中,
人们的三种不同反应和抉择.
I.
法利赛人硬心敌挡
. (v.
1-6)
1.
他们不怀疑耶稣有能力医治.
(V. 2)
2.
他们不在意病人,
却努力收集证据为要控告耶稣.
(V. 2)
3.
他们不回答耶稣关于安息日救命害命的问题
(V.
4)
– 主的义怒和忧愁.
(V. 5; 申30:
19)
4.
他们不惜与对手联合来除灭耶稣
– 真正违背律法与自己的教训.
(V. 6)
II.
许多人盲目前来.
(v. 7-12)
1. 主耶稣的名声大振,
越传越广.
人们纷纷前来,
但仅为看热闹,
或求医治.
(V. 7, 8)
2. 主耶稣如何回应人们的热情:
A. 保持距离.
(V. 9; 约
2: 23-24)
B. 满足要求.
(V. 10)
3. 主耶稣约束魔鬼
– 认识主,
但不信靠主.
(V. 11-12; 太
16:
22-23)
III.
门徒放胆跟从(v.
13-19)
1.
主拣选门徒,
门徒用跟从来回应.
(V. 13; 约15:
16)
2.
门徒与主有亲密的关系,
作主的事工,
从主支取能力.
(V. 14, 15)
3.
门徒选择是否付代价,
背十架,
跟从主.
(V. 16-19; 太
16: 24; 路14:
28-33; 约
6: 68)
結論与回應:
1) 主耶稣拣选我们,
但不强迫我们跟随祂.
你对祂爱的呼召是瞻前顾后,
还是毅然跟从?
2) 试背诵十二使徒的名字.
October 29, 2006 Sermon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主日证道
真爱中服事(五)
: 爱中的跟随
讲员:
馮偉牧師
羅城華人勝利浸信會
October
29, 2006
經文
:
马可福音
2:
13-27
前言:
马可福音是四卷福音书中最短的一卷。其中心思想乃讲述主耶稣基督作为仆人在世间的服事。上次看到(可2:1-12),在主耶稣医治瘫子的过程中,文士开始心里议论、责备耶稣。今天的这段经文讲述主耶稣呼召了利未之后,
接连三次被法利赛人公开指责。而主耶稣的三次回答,用了三个鲜明的对比,阐明了爱与恩典的教训。三个场景皆有门徒在场,与门徒相关。主的话语既是对法利赛人的有力答复,也是新门徒训练的重要内容,
打破律法主义的束缚,
进入爱的律法的要求。
I.
康健的人与有病的人
.
(v. 13-17)
1.
呼召利未(即门徒马太):利未的反应与第一批门徒(1:16-20)的异同.
A.
立即跟随,
舍弃职业及丰厚的收入,
且不易恢复.
B.
没有立刻舍弃家产
—–
实乃献给主用来传福音.
2.
法利赛人的自以为义与主耶稣的舍己救罪人.
II.
新布、新酒与旧衣服、旧皮袋.
(v. 18-22)
1. 禁食不是附加的宗教仪式,
不是为了炫耀,
更不是为了赚取救恩.
2. 心灵里的需要和追求带出外在的信仰行动.
圣灵引导的行动必定符合圣经.
3. “离开”是“最先关于十字架的暗示”.
新的福音超越旧的宗教礼仪.
III.
安息日与人:谁为谁设立?
(v.
23-27)
1.
许多安息日的规条并非出自圣经.
2.
安息日为人设立:
目的是使人在其中得到身心灵的休息,
重整.
3.
人子是安息日的主:
新约的安息日是礼拜天.
纪念主复活,
敬拜主,
重新得力.
結論与回應:
1) 效法利未,
跟随主耶稣,
摆脱束缚和偏见,
利用一切机会传福音,
救灵魂.
2)
你是将祷告、主日崇拜等当作重担,还是体会珍惜其宝贵?
3) 默想并背诵可
2:17b“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,
有病的人才用得着;
我来本不是召义人,
乃是召罪人.”